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CHINESE
研究动态
靳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日期:2019-06-13 作者:

作者:靳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党中央首次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召开的座谈会,也是党中央首次围绕一门课程在中央层面召开的会议。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吹响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进军号。

一、创新课程内容,要从我们党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优良传统中汲取经验


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建设方面的一项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史,讲述了许多生动的事例。总书记讲,从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陕北公学开始,就开设有思想政治理论类的课程,特别是陕北公学开设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史等课程。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九次到陕北公学亲自授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问题。有的陕北公学老校友后来回忆说,他至今都记得毛主席在授课演讲时专门驳斥了国民党诬蔑我军对日寇“游而不击”的谬论,并且把坚持游击战这个“法宝”比作是姜子牙的“方天印”。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给陕北公学学员亲自授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始终紧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门课程建设中都得到了及时的体现。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建设尚处于完善定型阶段,各门课程在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难免出现分散化、零散化的问题。因此,尽快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的现实迫切性十分突出,从而以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本遵循,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建设提供系统完整的科学指南。



二、提升师资队伍质量,要从存量与增量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明确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普遍反映,各地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存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应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在优化存量方面,最重要的是解决好指挥棒问题,建立起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教、乐教、荣教的激励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价值感、有成就感,具有稳定的职业发展预期。目前北京市给在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月发放教学津贴,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和中组部的万人计划都对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投放了名额,这些举措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安心从教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业务能力打造沟通交流的平台,此次座谈会上被总书记肯定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就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承办单位,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精心组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多项品牌活动,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使教师备课从“散兵作战模式”转向“集团军作战模式”。像这样一些更及时、更立体、更有效的培训机制与载体,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探索。在做大做优增量方面,要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机制,特别是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体化设计、贯通性培养,集中孵化一批优秀师资后备人才。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曾经涌现出两个现象级的人才培养事例:一个是1952年马列主义研究班现象,一个是1956年哲学本科班现象。就前者而言,195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按照中央要求创设马列主义研究班,为全国各高等学校培养骨干政治理论课师资。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马列主义基础分班第一届毕业同学合影


统计显示,全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部)主任中,三分之二以上来自于中国人民大学,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如黄楠森、蒋学模、高清海、吴家麟、孙国华、萧灼基、高放、郑必坚、吴树青、胡福明、陈先达、吴易风、杨春贵等都曾在此进修、学习。就后者而言,人大哲学系56级本科班,也涌现出罗国杰、郑杭生、靳辉明、杨瑞森等一批知名理论家。为什么能够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育人效果?主要得益于培训课程周期长(学历化)、密度大(脱产式、“浸入式”培训)、内容深(不是简单的政策传达,而是从基本理论框架入手,注重创新思维和基本功的训练)等特点,这些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三、加强机制建设,要注重统筹协调、同向发力,推动课程提质增效


1.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对立起来的倾向。应当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无源之水,而不重视教学的科研是无根之木。要注重把握好学理性是支撑、政治性是根本、知识性是载体、价值性是目的等重要关系,既鼓励围绕教学中的理论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学术攻关,又支持围绕如何讲出“信仰的味道”组织“教法攻坚”。与之相对应,教学科研要逐步解决目前仍存在的一些瓶颈性问题,除了设置专项科研基金外,更需要加大思政类专业核心期刊建设力度,打造一批思政类精品学术期刊,为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更多学术平台。


2.处理好学科建设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进一步在改进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继续完善优化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下属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加快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不断将学科建设的优势转化为课程教学的优势。要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深入研究将思政课程建设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提升为学科建设创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既要在教学内容研究上下功夫,也要在教学方式创新上下功夫,以思政课程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


3.处理好思政课程与思政工作的关系实践中,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理想状态下的优势互补常常变成了现实状况中的互为“孤岛”。因此,一方面,要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备课机制,发挥辅导员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现实困惑方面的优势,增强课堂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另一方面,要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职业发展相融合,选拔基础条件较好的优秀辅导员承担思政课教学,打通辅导员队伍的双线晋升渠道。


4.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思政课地位重要而特殊,影响广泛而深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聚焦解决思政课的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重大问题,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也要不遗余力地深入思政课教学一线进行探索和创新。相信有总书记的亲自关心和谋划推动,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越办越好,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