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经济论坛”(总第3期)以“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处于复工复产关键过渡期的北京新经济”为主题进行线上直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祝合良就“新冠疫情对北京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与对策建议”发表重要主旨演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祝合良
首先,祝合良教授简要介绍了新冠疫情下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受到的影响。近10年来,北京第三产业一直呈现出非常迅速的发展速度,从2010年一万多亿升至2019年的两万九千多亿。2019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4%,同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很显然,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北京地区GDP增长;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延续了以前的增长态势,是一、二、三产业中增量最好的,占北京地区总产值中的比例达83.5%,已然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增速为-4.8%,尽管这一降幅相对第一和第二产业而言,还稍微低一点。在此过程中,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与重要力量(无论是从产值还是从业单位人数看),北京市流通产业虽也在近十年间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全国前列,但今年一季度以来,受到很大的冲击。
接着,祝合良教授从消费角度切入,以具体数据详细考察了此次疫情对北京流通产业的影响,认为整体而言,其冲击是比较大的。2016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提出总消费的概念而言,一季度北京市总消费下降12.5%,其中服务型消费下降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1.5%;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降幅是19%,。由此可知,北京此次受疫情的影响比全国总体水平稍微厉害一点,而且吃、穿、用三大类商品消费都在下降、且降幅在城市和乡村间大致相同。值得高兴之处在于,一季度北京市网上零售比较活跃,增长了15.9%,如:生活必需品增长比较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8.8%;体育娱乐之类的部分商品也增加了16%。然而,单就具体部门的发展情况来看,此次疫情的影响程度仍是比较厉害的: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一季度营业收入一万多亿,同比下降18.3%,且利润只有37亿多,同比下降82.2%;与此同时,住宿业、餐饮业下降也很厉害,降幅分别为56.4%、48.4%,3月份更是达到90.4%与65.5%,二者整体利润亏损达50多个亿,而平均从业人员比重为36.8%,下降6%。
那么,在此背景下,北京商贸流通业下一步该如何发展?祝合良教授于发言的最后从两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一,就政府而言,祝教授认为,应加大对数字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新业态的规划:一方面,鉴于此次新冠疫情影响对实体商贸流通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及住宿冲击比较大,但是数字化网络的商贸流通性仍比较活跃、且持续增长,政府应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同时,加强数字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智慧物流与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十四五”即将开局的情况下,结合新技术包括5G通讯、人工智能等的广泛应用,在新的商业网点规划中注重并切实加强新业态的规划,以满足北京市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消费需求。
其二,对于商贸流通企业来说,祝教授建议,在充分利用政府相关支持政策的同时,要善于化“危”为“机”,加大变革,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北京市委市政府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和企业影响,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支持政策,从而,商贸流通企业可以在政策指导下,对政府实施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一些支持政策及北京市商务局出台的,如包括2020年度生活性服务业及绿色通道等相关优惠政策等,加以好好利用。
二是勇于改革创新、开拓市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祝教授进一步指明,疫情当前,面对近年来一直活跃、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仍然活跃的线上市场,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应加快提升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技术水平,借助网络平台大力开拓线上市场;同时,有鉴于很多商贸企业、包括一些老字号都通过联手快手、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开展直播,带动了销量,加速了市场回暖,企业应在开拓市场的同时,革新销售模式,以用数字化技术突围并获得发展。
三是积极挖掘社区的市场。受疫情影响,此次公共防控措施非常严,许多消费者购买往往是最后一百米,从而社区成为居民消费者购买的主要渠道、人们对社区商业的需求和依赖性大大增加。由此,很多的商贸企业和生鲜电商平台,包括盒马鲜生、京东生鲜、物美生鲜、永辉生活到家等,精准对接社区消费需求,以至于销量大大增加:数据显示,此期间盒马生鲜出货量较平时多了5到10倍、物美增加了3倍、永辉超市增加了2到3倍、美团增加了2到3倍;包括超市发也运营得非常好,实现了百分之几十的增长。
四是关注中产阶级和年轻人的市场。就消费者群体而言,目前,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而这一主力市场尚有待充分开发出来;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些消费群体更是中坚力量,在很多的领域,包括科技、手机、智能家居等新兴行业的技术服务方面有很大的消费需求。
五是在经营中更加注重品质和品牌消费。当前,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品牌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且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而越来越突出。具体而言,反映品质的消费迅速增长,如体育、娱乐、珠宝及保健等;同时,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体验化需求越来越突出。总而言之,怎样把中国品牌做好,从而实现创品牌、爱品牌、用品牌的需求导向越来越突出。
六是要适应消费方式的变化,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从消费方式来看,由愈来愈强势的消费升级及互联网+趋向所引致的消费方式移动化、数字化导向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随着全渠道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大量普及,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商贸零售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等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商贸流通业要适应这些变化、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增长。
(本文系嘉宾5月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处于复工复产关键过渡期的北京新经济”线上论坛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