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CHINESE
研究动态
【北京经济论坛第三期】林桂军丨新冠病毒冲击与北京副中心建设
日期:2020-05-28 作者:

2020年5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成功举办了以“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处于复工复产关键过渡期的北京新经济”为题的线上论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教授就如何在疫情期间将北京市副中心通州的建设与复苏结合起来发表了主旨演讲。

林桂军教授首先从经济角度对新冠病毒的冲击进行了判断,他指出,由于疫情冲击使得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而同时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受到了冲击,由于物价是上升的,所以受到的冲击主要是供给侧主导的,因此,需要把重点放在供给侧政策上,要设计好供给侧政策。由于较为严格的防疫管控措施,使得劳动力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因此,获得经济快速复苏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如何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放宽人员流动、放宽商品流动。需求侧扩张性政策要谨慎的实施,把重点放在供给侧政策上,否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即使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换来经济增长,也需要决策者们做好思想准备。

随后,林桂军教授根据对疫情冲击的判断,对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01 / 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设和经济复苏是同步骤的、有效的,不是相互矛盾的,需要更好的结合起来。不用太担心复苏是不是比上海慢,比广州慢,复苏慢一点可能会有政治代价,但是可能有利于长期的发展建设。副中心建设除了把产业或者发展重点放在行政功能上,还可以考虑服务功能,例如行政服务、公务员服务和商务服务等。

02 /利用政府搬迁形成的协同创新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形成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以及企业的研发部门、新创的企业之间最优的组合,然后推进通州区的创新发展。通州副中心的发展应该围绕政策搬迁形成合力。类似这样的例子,国际上也在逐渐尝试,例如,英国在搬迁伦敦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政府的公务人员通过从伦敦到另外一个地区,并与另外一地区形成协同创新效应,带动当地发展。这个思维方式和获取的目标与通州副中心是很类似的,我们可以进行借鉴。

03 / 通州的产业定位要明确,要注重数字技术,为了促进旅游和生态的发展,应该重视环保产业、食品安全产业的发展。协同创新效应具备以后,通州副中心的产业定位就比较明确,除了注重数字技术的产业定位外,还可以吧产业定位依靠在改革上,例如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发展生态、促进旅游,促进环保产业等,可以进一步关注提升水的质量,生态旅游,食品零浪费,垃圾自动收集,电车充电器与电车分享,互动式数字牌,闭路安全系统,太严能建筑,烟尘报警器,垃圾处理产业等。

04 / 为了吸引人才,通州副中心需要建立一系列高质量公寓,降低创造成本。通州副中心发展提出了宜居的概念,宜居基本上建立在混合社区的基础上,要建立一系列的高质量的公寓,成本能够低于北京市中心,这样才能够吸引高层次人才大量的进入。

05 / 利用发展优势,逐渐向消费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导向上可能是通州副中心建设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应该逐渐向消费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因为,通州即将建成的大学、医院对于生态建设和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也可以此为依托,鼓励旅游,娱乐文化,住宿餐饮等发展,或者承接消费重要的支柱产业等,促进消费驱动。还可以借鉴国际一流城市向消费驱动的发展经验。

06 / 要利用高科技数字化技术发展分享经济。疫情期间的线上行为模式为我们打开了发展线上经济的思路。例如,以前开这种规模的高质量会议需要占用会议室,如今在线上就可以操作,说明了空间概念逐渐发生变化,可以以次为契机进行深入发掘,从而取得经济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本文系嘉宾5月1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处于复工复产关键过渡期的北京新经济”线上论坛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