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上午,为落实北京市委领导关于“以冬(残)奥会无障碍建设为契机,优化北京老年宜居环境”(《首都咨政》2020年第76期,秦波、黄石松、彭彦彦撰写)的批示精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研究员秦波教授、博士生万思齐等应邀赴北京市残联机关二楼会议室进行座谈。北京市残联研究室主任王长红、北京市残联研究室副主任唐春梅、北京市无障碍专班副主任王师军参与本次座谈,双方围绕如何通过冬(残)奥会的无障碍环境以及制度标准建设,加快推动国际一流的老年友好宜居城市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座谈会上,首发院研究员秦波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大首发院的概况,系统汇报了首发院研究课题的背景和内容,并展示首发院团队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市残联研究室及无障碍专班领导随后就咨政报告内容分别发言,并就若干重点难点问题以及后续合作事宜与首发院团队展开讨论。
秦波教授指出未来首都的深度老龄化发展趋势要求北京市应积极探索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及相应的治理模式。然而目前由于缺乏评估标准、实施模式,适老化改造实践整体效果有限。首发院研究团队基于朝阳案例社区的深度调研,指出目前北京市在适老化环境中存在的短板,并提出以冬(残)奥会无障碍建设作为契机,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编制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标准;创建老年宜居示范社区;按照安全性、健康性、便捷性、舒适性、社会性五大维度,探索建设实施模式等。
王师军副主任认为,课题组的研究与政策建议击中痛点,对开拓工作很有帮助。政府工作就是要践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无障碍环境和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要营造合适的社会支撑环境,做好“七有、五性”的民生保障,并要考虑残疾人与老年人的客户需求。但目前在适老化建设中,确实缺少标准,目前在做的《无障碍设施管理条例》是个好的起点,也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各部门单位的合力组织起来并发挥市场力量。
唐春梅副主任表示,老年社区建设是一个小切口、大问题,需要系统化的、结构性的打造。在目前开展工作中,居住社区改革难度很大,情况与责任主体比较复杂,涉及的领域很广,法制也相对滞后。首发院的咨政报告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既贴合北京目前城市规划建设的要求,也结合了冬残奥会的机遇,非常具有启发性。住建部等十三个部委8月份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该意见提到要完善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包括老年服务站建设、慢性系统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等内容,和课题组的研究非常契合。北京市也在相应做工作方案,未来可以加强合作,把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标准、近期目标体现在北京市社区建设标准中。
王长红主任介绍指出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是无障碍建设的里程碑,2022年冬残奥会也将是重要节点。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场馆之外的社会无障碍建设,2019年底印发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把四环以内当作重点改革区域,提出在公共交通、公园等17个领域做好无障碍提升和通用设计工作。
王主任进一步提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转换报告成果。第一,把课题组的意见结合到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特别是安全、健康、便捷等维度与小区、社区等空间尺度上的建议。第二,把课题组的政策建议与目前市委《无障碍建设管理条例》(2004)修订工作结合,体现到立法报告的意见中去,切实做好法律保障等长效机制。第三,结合住建部等近期下发的《关于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北京市要落实行动计划并征求意见,残联要相应制定无障碍老旧小区实施办法,也需要将本报告的相关内容体现出来。
同时,王主任建议首发院课题组在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研究、展开合作。第一,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问题,从政府治理体系的角度寻找突破口,理清规划-建设-施工-验收-维护一条线,保障“建设一个、合格一个”。确保无障碍建设切实落地,并且长期有效使用。第二,从无障碍环境的相关立法、执法、建设标准上说,目前北京仍然滞后于欧美一流世界城市,需要从标准制定等方面出发,推进细节性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建设。
座谈会最后,双方一致认为北京市的残疾人与老年人群体高度重叠,都属于城市中的弱势人群,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与无障碍建设需要统筹安排。2022年冬(残)奥会应打造为北京城市宜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新里程碑,并将无障碍的理念推广到更多城市,发挥首都作为“和谐宜居之都”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