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新华社率先公开了万众期待已久的这份由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精心谋划制定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作出的雄安新区这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全面进入了具体建设阶段。
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特定阶段的战略判断,并将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升为中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纵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的具体部署,核心着力点就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此基础上,习总书记又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三大发展原则,首次将“发展”、“创新”、“人才”这三大原则,放在并重的、系统性的“第一”高度来加以阐述,背后透射出巨大的深刻内涵和指导价值。
而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主导思想来看,既是对十九大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篇的完整体现,也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大“第一”发展原则理论体系的具体践行。
当前,雄安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要在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在紧紧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引领下,在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引导下,加快培育和壮大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创造“雄安质量”,最终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一、深刻理解雄安新区是建设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者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就标志着雄安新区正在成为建设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者,成为发展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示范者,成为打造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载体平台。
首先,科技创新是构建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灵魂。雄安新区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首要的是要贯彻“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发展理念。特别是要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性质的科技创新领域集中发力,加快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具体的实施路径部署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积极承接、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重点放在承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创新中心等。
二是自主搭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
三是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础设施。
四是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
其次,实体经济是构建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雄安新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业兴国”、“制造强国”的基本发展理念,必须把发展壮大高端高新产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始终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
从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产业定位来看,既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这三大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明确了符合发展方向、实施现代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
这就充分考虑了雄安新区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与首都北京和天津的产业差异性、互补性、产业链关联特征,也兼顾了在特定的全球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发展目标。
再次,现代金融是构建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助力器。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明了现代金融的探索发展方向,一方面,在积极承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的基础上,鼓励金融骨干企业、分支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
另一方面,依靠集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金融业态,依法合规推进金融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金融科技。
同时,率先在相关领域开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或金融试验试点示范工作,支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在新区落地。
最后,人力资源是构建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资源。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吸引和发挥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积极探索。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做出的探索思路是:一方面,从吸引国外人才角度来看,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建立人才特区。推进人口管理创新,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另一方面,从对内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角度来看,既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统筹科研平台和设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资源,构建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聚集高地,也统筹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与国际高端职业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规划建设新区职业院校,建设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学院。
二、打造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未来需要高度关注的四个关系问题
第一,如何在建设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正确认知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政府顶层设计、前瞻性战略规划制定能力、均等化公共服务独特提供能力以及在重大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全产业链创新能力体系培育等方面的国有资本优势和“集中力量攻关”体制优势;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以及有效调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抢先对标WTO规则以及未来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新规则,利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激活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活力。必须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作为培育和发展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第二,如何在建设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协调好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当前阶段能否在雄安新区探索出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创新的新体制、新途径,既决定了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成败,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决定了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提升,决定了经济高质量优势的形成,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在较长时期内、在中高速水平上可持续增长目标的成败。
当前,尤为需要警惕、防范和化解雄安新区在探索金融体制改革和摸索金融体系创新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不当创新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需求,金融创新脱离打造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内在需求所引发的诸多金融风险问题。
第三,如何在建设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把握好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之间的关系。
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坚持把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要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将之作为提升京津冀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示范区。
更要重视的是,必须强化和激活雄安新区的对内开放示范区和引领区的重要功能,将雄安新区作为促进京津冀区域内不同区域板块之间的市场彻底一体化、关键要素流动相对自由化、政府行政能力均等化、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一体化等对内开放方面的重要激励和推动机制。
第四,如何在建设雄安新区现代产业体系中协同好京津冀区域内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的有机对接和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要将雄安新区与河北其他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优先落实在创新链的产业化环节、产业链的配套制造环节以及总部经济的生产基地环节,优先落实在河北的高端要素培育、制度和政府软环境高水平建设方面。
雄安新区作为全球跨国企业、央企以及民营企业的总部基地、国内外各种高端研究机构的汇集地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和各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地,必须会给河北周边区域带来制造业的大发展契机和战略机遇期。
然而,无论是从市场制度环境、政府管理治理能力、创新技术积累能力、各层次创新技术人才等软环境因素方面,河北周边区域均存在巨大落差和显著的发展不匹配现象,难以满足如此高水平的发展要求。
因此,雄安新区实质上更应该成为引领和激励河北省市场和制度等软环境彻底改革和提升的示范区,成为促进河北省各级官员加快思想解放、梳理法治体制和管理能力提升的示范区,成为河北省加快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