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下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林教授在“第七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的新理念”上做了题为《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广州城市更新的治理经验》的精彩发言,分享了广州市的城市更新治理经验。
城市更新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58年海牙国际城市会议上。二战之后,各国经过十多年高强度的恢复重建和开发,人们意识到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之下,城市化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由此,城市重建、城市复苏、城市更新乃至城市复兴等概念开始逐渐出现并得到认可。这些概念都是关于如何使老城焕发新的活力,使城市在原有空间上越来越好,进而使社会越来越融合、个人也得到发展。
中国的城市更新与西方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即中国的城市更新是与城镇化过程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关乎农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国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化是双线并行的,而西方的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完成后的更新。在不断开发农村地区,推进乡村到城市的转化的同时,超大城市内的一部分城市区域已经开始成熟、衰退,进而需要更新。可见,我们所经历的是交错的城市更新,而不是线性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叶教授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城市更新已经做出了高瞻远瞩的部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州考察,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要突出地方特色、人居环境的改善,要用微改造,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留住乡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的改造提升。最新的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实现对超大城市生态的修复、功能的完善,提出了九大方面的目标体系与工作,使城市更新成为了超大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抓手。
对于广州而言,作为超大城市的一个典型,广州市在上一次的十年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十字方针,即“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其中的“中调”是指存量优化,使发展的重心从以前的传统城镇化增量开发、新的项目建设,转向了存量的优化。这既可以促进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城市遗产的保护,又能够推动改善城市中心社会治理。同时,从2008年底起,广东省与国土资源部开始一同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希望把政府、市场、社会联系起来,逐渐构成全域的共同体。由此,城市更新也就一直伴随着这一改造过程。然而,这一过程还是仅聚焦于产权的明确,改造的方式和收益的获取,没有把对整个城市的综合改造纳入到城市更新的范畴中。“城市更新”这一概念使其概念更加清晰、意义更加重大。广州在2015年成立了城市更新局,出台了关于城市更新的一系列政策,把城市系统的和谐更新确立为了城市更新的主导模式,不再仅聚焦于具体的项目和改造,并开始注重城市更新的长期效应和持续性。
关于广州市城市更新的未来发展图景,叶教授讲到,在总结过去十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广州市委在2020年提出了更加系统化的“1+1+N”的城市更新策略,在顶层设计上强调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其中的两个“1”是指《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N”则是指城市更新的16条具体规划。未来广州市城市更新策略要点在于:坚持以地方文化传承为城市更新的内涵和目标,首先要做到规划引领、计划管控,更好地确定城市更新的工作内容以及具体工作准则,健全市场化的城市更新制度和利益回馈机制。同时,还要将产业发展跟城市更新相结合,在保护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新兴产业,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此外,还要推动改善社会治理,保障公众利益,补足民生短板,推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