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公共管理学院马亮教授在“第三届首都治理论坛—城市的人民性及其治理意蕴”上做了题为《数字政府与以民为先:政府办事还要找关系吗?》的精彩发言。
首先,他从对“人民性”的理解与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出发,引入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理论。他认为在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的过程中,我国典型的关系型社会模式中,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但是他指出,在我国“关系”的作用是减弱了还是增强了,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接着,马亮教授提出了其所关注的研究问题:数字政府如何影响政民关系?他据此提出了三种可能情形。第一,到某一个阶段,每个人都不用找政府关系,都是通过正式的渠道或者互联网渠道办事。第二,私人关系的作用完全没有下降,也没有增强,只是让你有另外一个正式渠道的选择。第三,私人关系的作用反而更强了,也可能其换了一个方式发挥作用。
为了验证上述研究假设,他选取2013年中国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等数据,并设置因变量:公共服务或政府办事找关系;自变量: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政府网站绩效);控制变量:城市层面、个体层面,构建多层logit模型(城市—居民两层模型)。
通过定量分析,他发现从时间变化的维度来看,居民找政府办事而找关系的比例和找关系办成事的比例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是从横向的维度来看,省会城市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找关系的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也验证了这种负向关系,说明电子政务发展的确可以引导民众更多地通过政府网站这样的正式渠道来办事,而非找关系来和政府打交道。
最后,马亮教授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他认为,未来需要从个人关系网络的强弱、不同地区差别(比如文化、变革速度,甚至城乡进行对比)和不同领域的差别(如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