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CHINESE
智库动态观点
北京经济论坛(2020年第三季度)丨张杰: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的北京经济
日期:2020-12-13 作者:

2020年11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市经济学总会联合主办的北京市高端智库“北京经济论坛”分期会议之“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年第三季度)——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的北京经济”线上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发表主旨演讲:立足“十四五”开局的重要时间节点,从长远和系统战略的角度,综合解析了2020年前三季度北京各项核心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所内涵的结构性、深层次变革难题,并在呼吁高度前瞻性、系统性战略判断和科学认识提出的同时,明确了相应的改革抓手和实施方案。其中观点与见解引人深思。

会议伊始,张杰教授对莅临专家和听众们致以真挚的感谢与诚挚的问候,并再次重申和强调了本论坛的性质及此次会议的主题——分季度向社会各界提供研究团队对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找出北京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这一期会议正当2020年第三季度与五中全会闭幕,主题为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的北京经济。他进一步指出,报告将围绕如下三方面内容展开分析:其一,立足2020年第三季度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对2020年整体乃至2021年北京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指标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趋势做出预判;其二,重点分析北京在“十四五”期间可能遭遇的重大发展困局及其破解思路;其三,明确2021年步入新发展格局的北京的经济改革重点、乃至重大政策举措安排。

作为开篇,张杰教授基于对北京2020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提出了他的一个重要研判,即与全国重点省份地区经济形势以及全面进入正常期的发展态势有所不同,2020年1-3季度、特别是第三季度北京宏观经济显示出动力不足的倾向;预计第四季度其GDP实际增速将维持在3%左右,2021年第一季度可能增至5%左右,至2021年第二季度有较大概率会进入5.5%~6%的正常增长轨道。他认为,就北京2020年1-3季度整体核心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而言,如GDP实际增速,前3季度同比增长0.1%,且相较于第一季度-6.6%、第二季度-3.2%的下滑,第三季度实现了增速的大幅度提升,成为前三季度由负转正、渐趋稳定的重要转折时期;但是,仍需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与同期全国层面0.7%的增速相比,北京落后了0.6个百分点,同时对比于全国其他省份地区,除了-10.4%的湖北、-1.9%的内蒙古及黑龙江、-1.1%的辽宁、0%的天津,北京排在倒数第六位。不难判断出,相比全国主要省份地区,北京GDP的实际增速恢复处于靠后位置。

更为深入地,张杰教授分析了北京这一基本发展态势形成的原因:第一,在全球新冠疫情及全面实施减压发展政策的双重冲击之下,既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短板据重大弊端问题被全面激发,进而引致短期内经济内生型增长动力相对不足的重大现象;第二,鉴于其“软经济”“软产业”偏向的特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当前中国人均GDP水平仍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特定情形,一方面不同产业部门在恢复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的特征,另一方面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内在缺陷和发展弊端集中凸显。

特别地,针对第二点,张杰教授强调这是一系列因素叠加的结果。具体而言,第一,仍然处于全面推动复工复产攻坚期的北京经济,其不同产业部门在恢复能力方面呈现显著差异性特征;第二,高端制造业恢复能力显著,但旅游、文化和生活相关服务业恢复能力相对延迟;第三,在中国经济全面转入内需驱动型发展阶段的宏观背景下,内需对诸如北京等超大消费型城市的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更是决定2021年北京经济能否回归正常轨道的关键因素,但现实却是,北京消费能力的恢复仍然相对滞后,并面临短期内恢复能力较弱、较长时期内处于恢复动力不足阶段等难题;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产业部门出现了显著分化现象、高质量投资动力仍然处于相对支撑份额不足阶段;第五,上半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基础虽相对比较坚实,但是其增长并未有效支撑消费能力的提升、且可持续增长也面临关键产业发展能力不足而致的支撑不足问题;第六,消费能力于第三季度有效恢复,生产价格却延续下降态势,以致多数生产企业部门均处于供给大于需求态势,恢复能力存在一定问题;第七,财政收入压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更加凸显;第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研发投入转化为产业和产品的能力相对较弱,进而制约着工业部门研发投入的生产及转化效率。

当然,解析北京基本宏观经济运行形势之余,挖掘并瞄准其在即将开局的“十四五”期间可能遇到的重大发展困局、提出相应的破解思路才是根本之道。张教授在明晰导致2020年北京经济恢复能力未达到理想预期状态的深层次因素的同时,指出毋需过分纠结其2020年第四季度增长目标的高低、以及短期经济增长能否实现6%左右的既定目标等问题,倡导彻底转换发展思维、全面激发发展智慧,重点谋划和加快布局维持“十四五”期间乃至2035年远景展望期间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以及改革突破口。相关发展难题解析及重要研判包括:其一,能否切实较大幅度地提升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关乎北京能否于2021-2035年远景期间实现人均GDP水平翻一番的重要目标;其二,在制约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发挥主动实现重大突破的核心作用、优先布局相关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核心制造业体系,将作为北京在“十四五”、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期间彻底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手段;其三,在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1+3”政策文件的指导和激励下,于“十四五”期间建成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策源地和研发中心,是北京实现有效切入国内大循环体系、主导京津冀区域性循环体系、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相互促进的重要抓手;其四,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将自身综合创新优势,集中体现并转化为落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动作为和引领能力提升方面,切实将北京打造成为全球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全面重大突破的主导者,以及本土高科技跨国企业的策源地、总部所在地、核心创新研发及高端制造的集聚地;其五,应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的高端制造环节,将之作为北京切入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核心抓手,同时,逐步强化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能力,构建高端技术的策源地和全球交易中心,形成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六,明确高质量投资动力严重不足及既有投资结构难以为继,已经成为制约北京短期经济增速恢复提升和中长期经济高质量模式加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今后须保持高质量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其七,在“十四五”期间,须在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设计并布局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机制方面,率先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其八,须将率先培育成为推动中高等收入群体比重较大幅度提高于创造高收入就业岗位最为突出的领先示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北京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战略任务之一;其九,加快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国首都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相互促进的首都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是维持“十四五”期间北京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支撑之一。

作为总结,也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张杰教授聚焦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关键因素,以“短期促使经济恢复能力,塑造中长期经济结构性调整基础”、“以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带动短期经济中高速增长能力”为基本策略,就2021年步入新发展格局的北京的相关改革重点领域及其举措安排,提出了富有政策参考和实践指导价值的五条建议。具体为:第一,仍将尽快促进内源性和外源性消费能力的全面恢复,作为北京近期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第二,非常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各种高质量投资的政策举措,来对冲短期内消费恢复能力缓慢对北京经济进入正常轨道的阻碍作用,逐步激励和提升各类民间社会资本在高端制造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重大突破及新型基础设施等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第三,全面实施促使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十四五” 期间逐步提高到15%的战略布局和具体举措;第四,全面推进北京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大突破的主体责任和战略布局;第五,尽快布局北京作为全球数字贸易和数字经济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