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CHINESE
研究动态
【第六届首都治理论坛】李文钊丨双层嵌套界面建构: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日期:2020-07-06 作者:栗伊萱

2020年6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在“第六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中作了题为《双层嵌套界面建构: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路径》的精彩演讲。李教授从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讨论的前提切入,提出技术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双重互动关系:治理技术和技术治理,进而生发出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逻辑:治理逻辑、技术逻辑和数据逻辑,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双层嵌套界面建构的治理思路。

首先,李教授认为,对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讨论基于一个前提:技术变革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技术变革对社会产生影响以后,必然对政府治理产生影响。技术变革对政府治理产生影响之后,会推向双层的运动,一个是政府技术规制,即治理技术的运动。另一个是政府本身按照技术逻辑进行改造,即技术治理的运动。这两种运动具有内在逻辑衍生关系:当一种新技术生长之后,政府治理就要去应对,在应对的时候就是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技术进行规制,另外一个层面利用技术对自身进行改造。两个层面结合,就会推进技术新的演进。

在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中,无论是技术的治理还是治理的技术,两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在治理技术层面,一个技术更发达的城市,它更可能接受技术对治理的变革。同样,如果这个城市对技术更包容,决策者更有可能接受技术对治理的变革,这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李教授通过回顾中国的电子政府和数字政府的演进史,列举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贵州五个地方典型的经验,提出这些不同改革实践的差异性和叙事方式的多样性能否用统一框架理解。只有形成统一框架之后,才能促进不同改革实践中间的分享学习和借鉴,避免知识的巴比塔。

李教授指出,我们的学术研究,要实现回溯性分析、解释性分析和前瞻性的分析。我们今天更多关注是现状和未来,通过现有的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去观察、思考和推测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在统一框架路径过程中,李教授认为有三种重要的逻辑需要考虑,第一治理的逻辑,第二技术的逻辑,第三数据的逻辑。我们在之前所关注的是治理的逻辑和技术的逻辑,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数据的逻辑加入,统一的框架需要考虑三种逻辑之间的关系。

基于这一思考,李教授认为可以从三个关键概念出发,理解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就是界面理论。李教授借鉴西蒙讨论人工智能是否和人类具有同样智慧的思路,提出如果所有不同的地方实践都是不同要素差异化,就可以把不同地方实践的一般要素归结到同样的理论框架和逻辑思考,归纳出数字化转型三个最重要的要素:是数字界面、政民互动和城市治理。这场数字转型最核心的特点通过数字化来建构新的界面,从而带动政府和民众新的互动,最后推动城市的治理变革。

从这一思路出发,李教授提出了理解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分析框架:双层嵌套治理界面。其核心是处理政府和公众之间关系,通过界面建构和嵌套关系来整合分立的部门和需求,至少包含五个构成要素:面向公民的治理界面、面向决策者的治理界面、双层治理界面对现有政府部门和层级体系整合、数字化为整合提供支撑、供给与需求一体化。

最后,李教授总结出了这个一体化治理界面的内在机理:服务化、情感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我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样,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要探究界面建构,这“四化”是支撑这一界面建构的关键因素。服务化是价值基础,只有拥有服务的理念才会推动用一体化治理界面满足民众多样性需求。情感化是认知基础,它强调对城市中人的需求、价值和态度的关注,也是将城市理解为一个生命体的内在原因。数据化是信息基础,它调通过各种途径全面获得城市的不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转化为智慧服务和決策,用于城市服务提供和问题解决。智能化是算法基础,它强调利用人工智能来促使城市治理更加聪明和智慧,真正实现城市使得人的生活更美好。


(本文系嘉宾6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六届首都治理论坛——超大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