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北京市领导对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首都研究报告》的批示精神,盘活北京市集体土地资源,研究探讨公租房供给模式,应北京市住建委邀请,首发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李文钊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叶裕民教授、曲卫东教授、于洋副教授于2020年9月10日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参加座谈会。市住建委参会人员有保障房政策计划处处长林鹏、副处长杨新旺、副处长关卉、市保障房中心规划发展部部长王志刚等,一同参会的还有大兴区和海淀区住建委干部。
林鹏处长主持会议,并代表市住建委对人民大学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与会专家和领导就各自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热烈讨论。叶裕民教授、曲卫东教授和于洋副教授分别从新市民住房、住房品质、青年住房等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大兴区和海淀区则分别介绍了两个区的公租房建设经验。
叶裕民教授聚焦北京市新市民住房问题,认为健康住房是健康城市的底线,是破解中国城市新二元结构的关键,是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和抓手。她认为北京要制定系统、科学、长期的住房规划。接下来,她以广州为例介绍了包容性城中村更新为新市民提供可支付住房的方案,以联动解决新二元结构的城中村治理、新市民住房两大“孪生难题”。叶教授强调,住房问题是基础问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更为均等的公共服务,使人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得到满足和提升,才能更好的发挥人的无限创造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曲卫东教授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务员的3000份问卷调查,开展副中心公务员住房研究,认为虽然对住房的需求各有侧重,但追求总体一致,都是追求更为宜居的居住体验。
于洋副教授更为关注特大城市青年人住房问题,认为住房是青年人在特大城市落脚的基石、职业发展的起点,对于北京建设科创中心目标,吸引高素质青年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他通过对深圳进行调研,认为把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上的非法住房合法化的深圳模式,既可以解决青年住房问题,留住人才,同时也是对有限的国有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区域产业发展。
大兴区住建委介绍了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的探索与经验。大兴区作为全国33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区域之一,辖区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无需通过征用环节即可向企业出让,获得使用权的企业按规定建设公租房,享有最高70年经营权,建成的房屋无法出售,仅能出租。为切实惠及社会,大兴区政府与企业约定公租房房租在头三年内不得上涨,三年后需确保房租略低于周边地区均价,但未明确上限。此类型公租房定位为市场租赁住房,受众不限于新市民,价格趋向市场化,优势在于可发展大型租赁机构,确保房屋租赁规范稳定。2019年大兴启动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租房项目,建成后约可提供10000余套住房。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地价高、位置偏、配套缺乏等因素制约了集体建设用地上市,同时,尚未有建成项目投入市场,市场反响存在未知。
海淀区公租房建设则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趸租模式,即政府统一集中租赁农民回迁房的富余房源,租赁5年,统一装修为公租房,房屋物业费和装修费由政府财政补贴,公租房的出租价格低于政府趸租价位,因此政府需负担较大财政压力,同时因个人家庭原因导致合同变化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第二种是回购模式,即政府回购商品房或者配建的限价房、经适房,用于公租房使用。第三种是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租房模式,建设单位一般为镇属经济企业。目前海淀区已有三个项目正式运营,配租2万余套,主要配租对象为保障家庭和引进人才。但依然有11333家企业和9万余户保障家庭提出申请,公租房缺口巨大。
李文钊教授介绍了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成就,希望就北京的“都”和“城”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研,探索如何平衡好首都的减量目标和城市的增加公共服务需求,在住房保障领域做出更多根本性、基础性研究。
最后,林鹏处长进行了总结,并对人民大学首发院一行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希望就北京公租房供给模式开展进一步跟踪研究与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