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CHINESE
研究动态
首都城市政府——以印度德里为例
日期:2018-12-10 作者:印度国家城市实务研究中心研究员 Debolina Kundu (戴芳芳整理)

2018年10月20日下午,Debolina Kundu博士在“首都治理国际论坛”上做了题为“首都城市政府——以印度德里为例”的专题报告,通过案例为我们介绍了印度德里政府演变、城市管理的治理经验等等,为我们带来了精彩解说。

首先,Kundu博士简单地为我们介绍了印度城市政府的发展脉络:1687年,印度建立城市治理体系,成立城市公司进行治理;1882年,通过地方自治决议,为城市治理奠定了民主基础;1935年,通过一项印度法律,使当地的政府受联邦政府、州政府的管理,同时地方政府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利;1950年新宪章出台,政府要按照宪章进行城市治理,同时城市治理受到联邦政府的监督;1985年,国家委员会成立,主要负责城市化进程;1989年通过一项法案,加强城市的治理;1992年印度设定十八个功能,对印度的城市具体功能进行梳理;1985年 ,印度的城市化趋势逐渐凸显,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会。

图1 印度的城市治理

印度的政府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三个层级,后者包括市级政府和村委会。大城市形成了一些市政府,但小政府缺乏城市治理的概念。随着城市化趋势的显现,1992年印度政府在七十四届大会中提出了十八项功能,形成地方市一级的管理委员会,自此所有城市都拥有了地方政府。但是,联邦政府在有些方面可以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联邦政府针对上述十八个功能有选择执行的权利,而非必须要执行的。还有一个标志性的改革发生,政府对城市发展规划重新进行了修订和改革,制定了更多偏向大城市的政策。

对于德里而言,1981年之前是其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此后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有所下降。当时政府并没有做好针对城乡流动人口的制度安排,当时很多穷人没有受到相应的教育,然后被迫返回自己生活的村庄。

表1 德里的人口增长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城市,97%的人口都是城市人口。德里是一个内陆城市,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2016年,德里人口占到印度总人口的4.3%,GDP贡献率达全国的4%。如下图,德里在1999年到2018年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红色部分是在2018年的新出现的一些建成区。与此同时,从2001年到2011年,德里每年的人口增速是有所下降的,2011年降至2%左右。

图2 新德里的城市建成区

德里出现了明显的城市蔓延现象,城市郊区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速在持续不断的上升,如下图。这些地方整体土地更加便宜,劳动力、用工成本较低,更容易创建私人企业。因此,虽然城市核心区的增速放缓,但是周边地区的迅速集聚使得经济增速达到5%左右。

图3 德里的城市蔓延

在经济方面,德里是印度经济增长比较快的一个地区,人均工资是整个印度的3倍,德里的贫困率为9.8%,也显著低于印度整体的13.7%。从产业结构来看,德里没有人从事农业工作,产业比重为0:26.8:73.1,而整个印度产业结构为7.5:34.2:58.3。此外,德里重视教育、卫生和城市发展,占总的社会服务支出的50%。

在政治方面,德里作为印度的首都,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它有州政府和德里市政府两层政府管理结构,并通过副州长来对联邦区域进行管理。德里州政府的议会规模有70人左右,由内政部长来负责管理。下图是德里的政治结构,总统、总理、州长和部长自上而下进行管理,不同部门、部委负责相关的公共服务,发展部主要负责德里整体发展与住房等事务。德里城市地方政府结构中还存在半国营机构,例如2011年成立的居民福利委员会,以及2017年成立的Mohalla Sabhas机构。

图4 印度德里的政治结构

德里受到州政府、市政府和行政事务委员的管理。交通、水务、公共服务、教育等部门由州政府统一管理,而上述每个部门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议员进行管理。任期一年的市长是城市的行政首脑,所有议员又须受到市长领导,同时德里还设有一位主要负责本地区的行政事务委员。

Kundu博士认为德里政府的管理在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治理的断裂、多层机构的碎片化治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市长首脑任期缺乏连续性、地方治理的精英导向而缺乏公治、地方税收能力差距大、城市之间缺乏公平和公正等。Kundu希望当下的德里能够有更多市民参与到治理结构当中,强化城市的智慧管理。对此,德里已经成立了智慧城市委员会,通过这个委员会对重点商业领域、国际机构、重点公园以及使馆等进行统一的管理。

(本文系嘉宾10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一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首都治理国际论坛”上的专题报告,由戴芳芳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已经嘉宾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