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把握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既是中国经济当前迫切需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特定领域,也是今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增强经济质量优势的总指导原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重大突破,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成就,就是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动态变化的客观国情,通过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动态变化的科学规律的摸索探索,逐步解答、归纳、反省和升华所促成和形成的。每一次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规律的新认识,都必将带来一场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层次大变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增长模式的一次全新变革。
首先,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的并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核和精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一方面,历史发展经验深刻表明,简单迷信市场机制或一味依靠政府功能,都不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制度安排。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处于特定全面赶超发展阶段、面对持续转型升级发展任务、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局面的三重压力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把握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既不可能从任何一个既有理论体系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可能从其他国家觅得可供直接借鉴经验,而必须立足自身的基本国情,通过执政党的探索与实践活动逐步获得。
另一方面,现实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遵循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增长模式,效率和公平的双重强力约束目标,就决定了中国必须创造出政府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独特发展模式,同时,这也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机制相融合的独特体制道路。而且,中国特色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方式和运行机制,以及所衍生出来的国家治理体制,从本质上来看,既是适合多数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创新性制度供给体系,更是具有广泛示范效应的经济发展新理论体系。
其次,针对中国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发展任务,也召唤和倒逼着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再认识和再调整。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的基本体制保障。
然而,无论是从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来看,还是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撑来看,当前各级政府和各地政府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和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认知误区和操作行为扭曲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统筹解决的话,一方面,中国独一无二的巨大统一市场经济活力潜力就不能被充分激活,各种创新创业动力就无法被充分激发,另一方面,以先进制造业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的新动能就难以实现转变,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就难以有效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就无法夯实。
最后,积极实施和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为主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当前理顺和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主要改革领域和重要突破口方面。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发挥有效市场机制或者激活微观主体活力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构建新型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以及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角度来看,当前的关键改革突破口,就在于破除各种机制体制障碍以及各种形式的利益藩篱,就在于主动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因此,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主动通过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和调整,构建出与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在要求相适宜的新型政府和市场关系。一方面,在激发市场机制动力方面,主动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另一方面,在强化政府调控、监管、兜底能力方面,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