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CHINESE
首都发展高端论坛
全球城市社会阶层的变化
日期:2018-12-10 作者: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 Chris Hamnett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所有城市不论大小,都可被划分为两半,一半是穷人,一半是富人。这两群人经常争斗,而且在两群人中都有一些小的集体。”值得关注的是,今天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在伦敦、纽约、北京、巴黎、东京这些今日的大城市中,社会阶层发生着什么变化?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抑或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城市居民结构是什么样的,往上走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还是往下走更加无产化,还是走向了两极?城市能够提供充分的住房、卫生、医疗、收入支持吗?

Chris Hamnett教授认为,这些问题对于研究城市居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探索这些问题之前,需要先对社会阶级变化的背景有一定了解,包括主要的理论流派,即绅士化、无产化和两极化理论(3‘P’s:Professionalization,Proletarianization,Polarization)和一些事实证据。因此,教授分别介绍和梳理了西方和中国大城市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情况。

一、西方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变化

十九世纪的西方城市,社会阶层呈现金字塔型。在这个时期,城市由一个人数非常少的精英群体掌控,另外还有较小的中产阶级群体,和非常庞大的贫穷群体。在这种金字塔型的社会之中,处于最顶层的是资本家,他们有土地或者有工厂;最底层的是普通劳工,他们的居住条件、环境都是非常糟糕的。这样情况不仅出现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都如此。

二十世纪开始,美国、英国首先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1910年到1980年期间的工业化发展。这个时期,工人待遇有所提高。例如福特公司的员工在1920年的报酬是每个工人每天五美元,这在当时也是非常高的工资。通过工业化,社会最底层逐渐提升他们的地位,社会阶层从金字塔型逐渐变为洋葱形,中等阶级的比重上升。

过去的30-40年中,西方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更多地转移到东亚地区,服务业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主导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对于西方国家社会阶层变化的争论,其中主要包括绅士化、无产化和两极化三种理论。

无产化理论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阶层中技能水平低的工人数量增加,这种理论的提出基于处于美国锈带上的一些城市,比如底特律。

绅士化理论认为,社会阶层的主要发展特征是专业人士、管理人员和技术从业者群体的扩大和手工劳动者群体的缩小。美国社会学家丹妮尔拜耳认为,通过制造业向服务业不断变革,经济将更加依赖于信息的处理。人们将更多地在办公室里用计算机来工作,不再依赖传统的制造行业。这种情况下,城市内部的中产阶级住房将变多,而工人阶层的住户则搬到外围地区。这种现象在1964年的伦敦首次出现,但现在北京这种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两极化理论是前两种理论的结合,这种理论认为,随着全球城市经济结构变化,社会较高阶层和底层人群的数量都在增加,而中等阶层的人数却在下降,社会阶层的结构呈漏斗形。但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能支持这种理论。伦敦1961到1991年期间社会经济群体的分布情况基本呈现洋葱形,数轴左边职业工人人数占比并不多,数轴中间的熟练劳动工人比例较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白领工人占比也较大。在1981-1991年之间,英国社会经济群体的分布表显示高级技工、还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工人逐渐增加,技能比较低的人群呈减少的趋势。

巴黎、纽约、阿姆斯特丹、新加坡、香港、多伦多、温哥华等等这些地区,都发生了类似的变化。那么在中国,北京、上海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整个经济社会结构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二、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变化

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主要以胡同为主,但很多胡同随后即被拆迁。现在北京三环之内是中产阶级聚集的地区,三环内高额的房价对于较低阶层来说已经负担不起,他们逐渐迁到外环的一些地区居住,甚至搬离北京。

下图为一张老北京的照片,大约拍摄于50年代或者60年代初期。

当时,北京的城市密度较低,房屋高度也较低。但在过去的20年中,北京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胡同被清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奢侈房屋、高端房屋。富裕人口正在修建及重新开发新的城市,传统的低楼已经被摩天大楼取代。

上海也在发生类似的情况。这是从黄浦江岸看过去的景象,一些老旧房屋正在拆迁过程中,新建的房屋与老旧房屋仅仅百米距离,老旧房屋也正在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中,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中国的移民特征与西方有着很大差别。虽然人口流入方向都是向着城市,但在西方,大多数移民都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例如非洲或中东地区,然而中国的人口流动却主要是在国内进行的。北京和上海具有庞大的流动人口,其中大多数来自于城市边缘的乡村地区,但现在北京政府制定了控制人口的目标,已经开始疏散例如西红门地区的人员,这意味着部分流动人口在政府的引导下正在搬离北京。在拆建过程中,城市人口的数量大大减少。

因此,我们要问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得更富、变得更穷、还是呈现两级趋势?教授认为,其答案很明确,即大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富有。从整体来说,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高,工作技能越来越熟练。在很多城市,穷人逐渐被迫离开,比如在旧金山、纽约、伦敦、巴黎、北京,穷人实际上已经逃离了这些大城市,中央和核心地区逐渐留给了富裕人群。

这样的社会阶层升级是好是坏呢?如果重要城市中有了更多的教育程度高、富有的人,这是好是坏呢?好的方面是,城市的富裕人群所伴随的社会问题比较少,其庞大的消费能力也是城市经济的助推力。但是,富人涌入大城市会导致房价飙升,而且有可能导致教育开支提高。贫穷的城市人口被迫生活在离核心城市很远的地方,在就业方面和通勤方面遇到很多问题,大城市因此需要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综上所述,Chris Hamnett教授认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真正的地理结构发生的变化,整个社会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纽约、伦敦、巴黎甚至北京都在发生的,是全球大城市普遍性的现象。

(本文系嘉宾10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一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首都治理国际论坛”上的专题报告,由林筑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已经嘉宾本人审核)